赤彤丹朱

[蔺靖]不忘忧国不负卿 卷二 长相思 01



二月半的金陵城,花草盈街,彩缯蔽日。各色花品盆景目不暇给,香风红尘,沸沸扬扬。在参差飞甍、巍峨城阙之外,城郊的各处名园,更是踏青赏春的好去处。雕鞍绣辔迤逦浩荡,王孙丽人郊游雅集,在那流云堆雪、明霞熠熠的各色花树下藉草安席,或传花斗草,或烹茶赋诗,或饮酒纵歌,朗日晴明惠风和畅,飞花去树落英缤纷,笙簧弦管、笑语雅谑不绝于耳,这一年之中胜极之景,但凡名媛雅士,绝对不容错过。

这踏青赏春的名媛雅士之中,能引领金陵一时之风骚的,还属当今皇弟纪王爷。纪王虽已年逾不惑,却一向高标独步,风雅自赏,而放眼金陵城中,比他风雅的不如他任性,比他任性的,又何能企及他的富贵荣宠。

二月十五,百花生辰。纪王爷在他的京郊别院设百花宴,行扑蝶会。这别院占地虽不足百亩,却十分精巧雅致,奇花异卉亦非凡品。曲水潺湲小桥玲珑,奇石错落花木扶疏,清樾蓊郁,几处亭台轩榭掩映其间,俯仰有致。

纪王爷的百花宴和扑蝶会,自然名流咸集,胜友如云,粉汗如雨。是日到访的宾客中,有二人最为瞩目,此二人地位并非最尊,名望也并非最高,只不过素以矜高自持寡于言笑著称,一同现身于嬉笑游冶场合,尚属首次。

其一是妙音坊的宫羽。这位乐伎号称色艺双绝,金陵的公子哥儿,若还未能亲聆她弹奏一曲,简直枉称风流年少,而她的派头,简直比纪王爷还大。莫说寻常客人,便是纪王本人要听她一首曲子,也非得亲往妙音坊不可。而携琴诣门侍宴承欢,在金陵城王孙公子的共同记忆中,实是绝无仅有弥足珍贵的头一遭。

纪王的百花宴上,宫姑娘一曲奏毕,列位对她倾慕已久的王孙公子还未及从眼前的容光艳色和无双妙音中回过神来,即被接踵而至的一幕震掉了下巴——百花宴上另一位众所瞩目的客人,前不久刚回金陵的七皇子靖王,手拈纪王妃刚刚亲从园中铰下的一朵至为娇艳的木芍药,簪于宫羽鬓边。

名花配美人,宫羽向靖王凝眸浅笑,落落大方又娇羞无限,端的是国色天香。这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竟会当众眉目传情,实在太过匪夷所思,乍惊之下,一众宾客的目光尽集于靖王一身。

有关去岁征燕一役的功过是非,民间自有各种传言,而最深得人心流传不衰的,是靖王及其麾下三千勇士血战三天两夜,终至全军壮烈殉国的故事。这故事从塞北一直传到江南,愈传愈奇,故事中的靖王伟岸如熊罴,叱咤如雷霆,三头六臂,有万夫不当之勇,捐躯赴死之时,草木摧折风云变色,日月无光天地同悲。可惜如此精彩的故事,却被其主角靖王本人亲自终结。

而这位传说中的奇男子,已被宗正寺录为殉国、全军垂范举国痛悼过的烈士,耿介孤高不苟言笑的形象早已在众人心中根深蒂固的靖王,居然和螺市街的花魁携手出现,而这一幕,居然千般刺眼又万分悦目——不得不承认,脱去了甲胄征尘,置身锦绣花丛更兼美人在侧,冷傲如冰山的靖王,竟也是清贵无匹意态风流的翩翩浊世佳公子。

正当众人窃窃私议之时,他二人却又同时消失不见。其机缘凑巧,令人不得不怀疑他二人是厮会偕游去了。



二月十五的昭仁宫,亦是嫣红姹紫繁花似锦。庭中数本碧桃冉冉盛放,红艳香凝,熏风如醉,花树下,有一丽人靓妆华服慵然而卧。那双美目半睁半闭,虽已青春不再,然而七分风情三分犀利,却是十分的风致。

这丽人自然是当今太子生母,宠冠后宫的贵妃越氏。

“今日纪王的宴会,誉王没去,靖王倒去了?”

越妃问近前垂首而立的内侍。

“誉王素来以勤勉自诩,不好嬉游,今日也并未亲到,只是和太子一般,令王妃前往赴宴。而靖王,虽只匆匆露了一面,却大出风头……”

越妃听内侍细禀纪王百花宴的情形,手挼花蕊,不知不觉间已将那一枝桃花片片扯碎。

“萧景琰回京后,不是一直称病从未出府吗?”

“靖王一直称病不假,从未出府却未必是真。看他今日和妙音坊的头牌打得火热,传言说他流连螺市街夜夜笙歌,恐怕不是空穴来风。”

“萧景琰沉湎声色,对太子倒也不是件坏事,”越妃沉吟道,“只是不知他对去年征燕战事能缄默到几时……靖王回宫那日,在御书房面圣,皇上和他密谈了个多时辰。时至今日,还没能打听到谈了些什么吗?”

那内侍惶恐跪下:“那日密谈,皇上摒退众人,留在御书房内的仅有高公公一人。那高公公……娘娘请恕奴才无能……”

内侍总管高湛,八面玲珑城府极深。御前侍奉多年,深得梁帝宠信,自然也是后宫诸嫔妃争相笼络巴结的对象。然而自越妃入宫以来,多年示好却从未得到过明确回应,这高公公真正效忠的,自始至终也只有梁帝一人而已。

那日密谈的内容,从高湛入手是决计探听不到了。而梁帝本人呢,无论她如何巧言令色,柔婉迂回,在枕边也没能套出只言片语。

被报为阵亡已有数月的萧景琰,居然孤身一人安然回朝,自然引得朝野震动。而如此震惊朝野的奇闻一桩,居然被梁帝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按下不提,而萧景琰本人也无甚异议安之若素,日日幽居府中闭门谢客,更令众人本能地唏嘘一阵后心照不宣缄口不言。

“太子说,兵部数召靖王对簿,欲质询兵败始末及回京途中详情,靖王却置若罔闻,一句旧伤复发须卧床静养,至今竟连早朝也未曾上过。如此算来,今日在纪王别院出现,还是靖王回京后的首次露面。”

兵部尚书李林本是太子萧景宣亲信,数度传召靖王不至,参了他好几本,奈何梁帝始终装聋作哑不闻不问。而太子本人亦曾亲临靖王府殷勤探问,却也碰了个软钉子,说是靖王伤病沉重恐有失仪,还请太子殿下体谅担待。王府管家周旋应酬了半日,太子喝了一肚子茶水,却连靖王的面都没见着。

靖王府的旧人早已半个不剩,侍卫亲兵被打散另编,数名侍妾一无所出,亦恩准其再嫁。如今在靖王府中伺候的一应人等,尽是光禄寺新近安排,而这位金姓管家,原是太医院五品院判,深得梁帝宠信。金太医屈尊就卑,以院判之职被委任为靖王府管家,旁人一看即知,此举明为恩宠关怀,实则贴身监视。

因这金管家乃是梁帝亲派,太子亦不能拂他的面子,只得礼数周全地旁敲侧击,可这金管家大概也只效忠梁帝本人,对太子只是一味地虚与委蛇,萧景宣探听无果,只得怏怏离去。

“太子一直没能见到靖王,誉王亦然,”内侍小心翼翼道,“靖王回京后,誉王亦频频慰问,着意笼络,大约意欲拉拢靖王,就征燕战事捏造些不详不实之情,栽赃陷害于太子……”

“好在萧景琰不傻,没他上的当。流连风月,示好纪王,倒像是勘破生死,打算无挂无碍自在享乐了,”越妃冷哼道,“今日看萧景琰的形容,可像是缠绵病榻之人?”

那内侍不敢回应,只讷讷道:“靖王回京当日,数位太医奉诏齐集武英殿,为靖王验伤。伤情究竟如何,列位太医大人众说纷纭诊断不一,金大人也讳莫如深,可那一身伤痕累累触目惊心,却无从做假。当初情形,定然极其凶险……”

“正因如此,皇上才不曾追究太子何以误报萧景琰阵亡,”越妃掷下手中花枝,冷笑道,“且放他快活逍遥几日。皇上素来不喜萧景琰,这次他死而复生,绝域归来,恐怕只会让皇上觉得颜面大失晦气万分。纵然他对太子有什么不利的言语,皇上当他心中不忿,想必也不会在意。宗正寺那边消息如何?”

“宗正寺卿已屡次暗示皇上,靖王的品秩爵禄还须明定,可一如兵部所请,皇上亦是置之不理……”

当初封赏嘉奖功臣烈士,三皇子萧景宣因代梁帝监军,功勋卓著而受封皇太子,而萧景宣为表自身磊落谦逊,亦大彰亡弟萧景琰身先士卒慷慨赴难之悲壮豪情。梁帝对新受封的太子如此仁德孝悌甚为嘉许,亦追封殉国的皇七子为五珠亲王,其生母静嫔同享哀荣,晋位为妃。

越妃蹙眉道:“虽说萧景琰向来无宠,立功无赏,失利追责,可这五珠亲王乃是因战死而追封,若因他死而复生又撤销,难免引人物议。所幸他这五珠亲王有名无实,仔细盯着,不让他有反制太子的机会也就罢了。待拿到了他的错处再弹劾他,皇上难道还会护着他不成?”

那内侍唯唯称是。越妃慵卧锦榻之上,阖目假寐,宫女跪于榻前为她捶腿。那内侍静立半晌,见她再无吩咐,正欲退下,又听越妃懒懒道:“芷萝宫也要盯牢。当初太子回朝,带回那具无头尸,静妃看过后,既未悲痛欲绝,也无一言质疑,竟似已知萧景琰尚在人世一般。如此城府,不能不防……”



虽已过午,纪王的京郊别院依旧热闹非凡。扑蝶之戏正如火如荼,云鬟翠袖,钏动钗飞,更胜蝶舞蹁跹。此时,和纪王最投缘的忘年小友言豫津,却悄悄离了席,从园中少有人行的一条曲折幽径匆匆穿过,径至西北角门,接入一顶青呢素轿,又朝园中一处僻静庭院而去。

言豫津言小侯,乃是当今金陵王孙公子中的第一流人物,青春年少,风流不羁,出身豪贵又品味超卓,颇得纪王青眼。此时的言小侯神色恭谨,而他亲手从轿中扶出来的那位长者,峨冠博带,清癯俊逸,俨然方外之士,飘飘然有仙人之姿。

这位长者,即是他的父亲,贵为国舅受封列侯,却经年不问世事,一心修仙悟道的言侯爷言阙。

今日现身献艺惊鸿一瞥的宫羽,此刻正敛容垂首,候于院门外相迎。这位妙音坊头牌乐伎向言侯父子裣衽为礼,无丝毫风尘之气,如豪门大族的仆妇侍婢一般,将言侯父子二人引入小院花厅。

端坐于厅中主位的,自然是和宫羽一同消失的靖王。他宿昔冷淡自持,不像他二位皇兄标榜仁孝谦恭多礼,此时面对言侯,亦只是微微颔首。宫羽待言侯入座,奉茶既毕,即与言豫津一同悄然退出。

言豫津何等七窍玲珑,陪宫羽在花阴小径信步而行,闲聊花事,请教乐理,既不问她让自己传话邀约父亲所为何来,更不问她与靖王缘何相识。


厅中的言阙与萧景琰,却无这般轻松随意。言阙赞过了纪王的兰雪茶就再无一语,萧景琰亦不善寒暄,二人相对默坐了一刻,言阙杯中茶水已将饮尽,萧景琰方将一封薄薄书信推至他面前。

言阙将信函拆开阅过,淡淡放下。

此信由北燕古语写就。燕人既为蛮族,识字之人亦极少,仅有祭司及少数燕人贵族能识写其古语。言阙昔年曾为大梁使臣与北燕议和,议和文书须译为两国文字各执一份,故而曾经习得燕人古语。

“殿下可是要老夫译出此信内容?”

言阙端起茶杯。萧景琰执了茶壶,稳稳将茶水注入他的空杯之中。

“景琰既将此书信交与侯爷,自然已知信中内容。我想要侯爷做的,是以您的名义,将此书信呈于御前,送至北燕。”

评论(54)

热度(387)

  1.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